找到相关内容417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重视并抓紧佛教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

    自作自受,非自天降;天不过因其所为而主之耳。生死循环,无有穷极;欲复本心以了生死者,舍愿念佛,求生西方,不可得也。贪瞋痴三,为生死根本;愿行三,为了生死妙法。欲舍彼三,须修此三;此三得力,彼三自...其人非坎轲终身,必少年夭折。”《(续)复徐书镛书》   “忠之一字,义贯万行。人若存心以忠,必能孝亲敬兄,睦族友,矜孤恤寡,仁民爱物,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矣。何也,以忠则不欺,不欺则尽分。尽分则属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43443660.html
  • 净土宗教程(1)

    --愿行的内涵,为现代人的修持提供了效法的楷模。  净土宗难易行,义理境界深邃,超情离见;终极目标又极为高远,乃出世大法,故非宿根佛缘深厚者,难以启。古印度净土教传到中国,面临的首要挑战,便是...于难法生决定  净宗经典反复申言:净土往生法门是极难之法。释迦本师在五浊恶世成就佛果,是为难事;成佛后为众生说此愿持名往生难之法,不独是难,且是难中之难。经云:"若闻斯经,乐受持,难中之...

    魏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52543699.html
  • 应世殊胜捷法

    精微奥妙,不是但凭言诠可以说得彻,唯实际证入其境,方解其精涵。落于言释,只能说个大概:行者身口意(含精气神)为自力依托,以愿行戒定慧为自力趋向轨道,以菩提、中道、实相为趋向目标,以源自咒印观三密的上...功德难得尽现;或以大心修学小乘,大心本愿难得满足,心之大小以普度与自度为界,法之大小以究竟与权益为别。心与法本无优劣高下,全在发心起与下手修持的起点不同而成异象。发心有大小远近,遂有大小权实之法与...

    宣南著 寂雯整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4544221.html
  • 一切唯心论

    发愿心,谓以自无始以来及今生自他所修一切世出世善根悉皆回向,愿生彼佛国土。此三心少一即不得往生。要之,净土宗之修行途径,首须集愿行三资粮,修十善作基本,于世法无亏,复广修功德回向愿生,更慎临终一念。...摄净土愿外,其余四十三愿誓愿当来成佛时摄取一切有缘众生。尤其摄众生愿中之念佛往生愿,即第十八愿:“设我得佛,十方众生至心乐,欲生我国,乃至十念;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”正是法藏...

    曾琦云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34145931.html
  • 茗山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

    rsquo;无‘不相’实不二),进一步理解愿行的含义与理、事关系。”这样的表诠既有宋代永明延寿以来的传统依据,又有充分的现代意蕴;但茗山法师所重的是内在的道理与自身修...杂染转识而生。这一舍一得,就是转依的妙用。”他还指出唯识论的核心在三性三无性。但茗山法师并未说明从真常论的一切唯心,唯识论的一切唯识出发,各自推出的结论有何不同。尽管这与听他讲学的众理解...

    邓子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0747434.html
  • 佛陀圣诞与供奉佛指舍利的历史意义

    人生的解脱之道,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实践,贵在愿行,闻思修、落脚点在行与修。修是转变观念,行是检验与落实;修是自己的修,行是自己的行。只有自己才能成就自己,自己才能解放自己。人人皆可成佛,人人都可自己...

    觉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2848230.html
  • 浅说净土

     (三)一心净,心不颠倒可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。  陆、如何回净土:心存日想,修戒律,依愿力回净土,显教常论的愿行。  (一)药师经:  垢渴心,无怒害心,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,慈悲喜舍平等心,…...众生的痛苦,所以入空是很重要的一阶段。无论那一种修行者都列入修行的重要课程。  伍、回净土所须要的条件──修十善净业具福德善根,一心净,心不颠倒,可回净土。  (一)阿弥陀经曰:  ‘不可以以少善根...

    紫云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1448486.html
  • 介绍兜率净土法门

    !大家都修弥陀净土,你为何独倡弥勒净土?我说:佛法以应机为要,默观今曰世界,众生苦难日深,亟需简易方便的佛法,来加以救度。弥陀法门虽好,但必愿行三资粮具备,正行、助行无差,乃能蒙佛接引,不若弥勒净土...只要是在释迦世尊佛法中,结了佛缘,即使是一念善心,睹见佛像,其人即使不知道敬三宝,将来也都可以随愿往生。还有一类修学大乘佛法,发愿救度众生的菩萨行者,临命终时,有人劝他念弥勒菩萨圣号,也能顺利往生。...

    成一长老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4848567.html
  • 一念莲华、普贤十大愿及安宁缓和医疗

    死亡,病患灵性部分的重要性于焉被突显出来。“一念莲华”的实践,当然不限于“安宁疗护”,实行“一念莲华”之时,仍是承著 上师诸佛菩萨的加持,普贤十愿的愿力,以期摄受众生,使其“愿行”坚固,临终往生净土,...法师洞察其心愿未了,并非真,于是先和家属沟通,让他世间法上的挂碍放下,最后在临终前,为其皈依三宝,而后患者安祥舍报,法师重法的精神,以及应机施教,令人不禁从内心发出无比的赞叹!  医疗救人的色身,佛法...

    姜宇佛 周贞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5749303.html
  • 死后的真相

    光明  生前若能念佛念到一心不乱,具足愿行三资粮与善根福德因缘,死后便可蒙阿弥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。西藏佛教莲花生大师透过瑜伽修行,将一个生命体的生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:(一)投生中阴,(二)自然中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3550230.html